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浪子不浪 > 188、炙手可热

188、炙手可热

作者:中秋月明 返回目录

可当燕青的“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唱起,


她们却跳起了爵士舞!


这都是什么混搭的场面。


其实关于唐诗宋词是用唱出来的,现代文学家、艺术家大多都知道。


只是苦于古代没有录音设备,随着朝代更迭、口音转换自然失传。


所以一直都有人想把这些历史瑰宝,重新唱出来。


上一位最接近成功的就是那位宝岛歌后。


和后来的港岛歌后只是简单翻唱不同,这位宝岛歌后是真的考虑如何将流传数千年的古典诗词用现代音乐表现,如何引起听众的共鸣,如何保存逐渐被遗忘的华夏文化。


所以没有过于商业包装,宝岛歌后自己有生以来第一张亲身参与策划的这张专辑,用前卫而独特的手法,做了概念性的尝试。


也就是并不考虑曲调是不是跟古风古音契合,目的只是为了把选出来最经典的十二首诗词唱出来传播。


呈现出了她用意深刻的企图心与旺盛的创作力。


但这张名为《淡淡幽情》的专辑除了因为歌艺精湛,完美人声,成了发烧友的试音碟。


多年来在普通通俗音乐市场上的反响并不强烈。


十二首曲目中,最出名的也不过就两三首,《明月几时有》更是因为港岛歌后十多年后的翻唱才彻底出名。


这其实就跟宋思雨、蔡虹林他们当初帮燕青做出来的专辑差不多。


专业性足够,市场性却差很多,更没有歌后的名头压阵,当然在市场半点水花都没。


有了老皮他们操盘则完全不同,不光有半壁江山的提携,更有这些视觉系的策划。


燕青不是执意要带自己的民乐团露脸么,用汉服妹子民乐团的古典装束,跟他的日常休闲打扮形成反差。


打造个“古典民乐摇滚乐队”的味儿。


人家这边的舞台策划则更进一步。


上视觉系的伴舞。


这两位从平京找来的顶级青年女舞者,满满的戏曲装束。


站在那本来还有点大家闺秀的恬静姿态。


但跟着燕青他们演奏、唱腔之后,跳动的却是现代爵士舞风,技艺颇为高超的那种。


两人如镜像般相对,随着刻意明晰的音乐节奏,送胯、扭腰、身体呈波浪形扭动。


有些戏曲的影子,著名的拂云、舒瓣、斗芳、招蝶等手势一一展现。


更在拧胯、扭动身躯的进退之间释放激情与婀娜。


不是要玩反差吗。


时空穿越般的交错。


不光是简单的玩儿汉服cosplay,而是从舞蹈姿态上形成融合,甚至还包含了外国舞蹈风格的凸显。


基本上把身份反差、服饰对比、色彩差异等艺术手法拉到了极致。


让不同文化下的人文气息,都能无缝对接。


好像千百年的时光都凝固在了这一招一式中,仿佛千百年都没有泯灭消失在长河中。


看得懂的如宋思雨这种文化人就惊艳不已,而邱文芳这号儿的也会感到真好看。


也就何顺芝会皱眉,这都是什么玩意儿,把我家唱的歌都糟蹋了!


她实在是没有文艺细胞。


可等燕青唱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终于让全场观众,哪怕不熟悉这首宋词的,也恍然大悟,哦哦哦,原来是这句名言的万恶之源呀。


没有《满江红》那么慷慨激昂,也没《水调歌头》那般悠远旷达,主打个情歌风格。


却也凄婉幽怨。


让人观众们甭管能不能熟读唐诗宋词,这下起码也能随着旋律耳熟能详。


何顺芝都又觉得好像是哦,思念一个人的时候,就是茶饭不思,这些天整个人都瘦了好多。


唱的总比说的好听,也比哇啦啦的背诵更容易记在心头。


于是再到“副歌高潮”部分,全场都会轻而易举的高唱这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真是只要跟着旋律哼唱两遍,那字词就自然而然的熟极而流,好像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了。


主要还是这种视觉反差的舞台效果,看起来特别新鲜。


好像看舞台剧似的。


当然燕青自己还是保持那个民谣歌手的淡漠表情,进一步让观众们混淆了时空概念。


不知道是古人穿了现代衣服在唱歌,还是现代人穿了古装去跳舞。


总之仿佛看到古人是怎么谈恋爱泡妞了。


这时候没人说什么舔狗了,深情终究还是种美德。


既然气氛都烘托到这里,那就继续再来情歌呗。


接着是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里面的名言金句就更让人记忆深刻。


作为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题材,也是恋爱约会专用曲目。


曲风也果然悠扬婉转,情意绵绵。


燕青那本来就有点略微偏高的唱腔,更能展现出这种高平调的特性。


唱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居然在全场引起不少女声尖叫。


不知道是在祭奠随处可在的异地恋,还是开始对男歌手发花痴。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大屏幕上也同步显现出书法作品水墨誊现的动画。


令人惊讶的镜头拉开,竟然是燕青自己执笔沉腕的在凌空书写。


对无所不能的北宋玩家,能写得一手清秀的小楷跟流畅优美的草书都是基本要求了。


做彩排的时候,要求录点这样的小视频,对燕青来说驾轻就熟。


而在习惯了键盘打字,手机输入的今天,好多人连写字都变得艰难,更别提书法水平了。


让射击管理中心的体育团队看来,更只有难以相信的惊叹。


把奥运选手这个任何人终其一生都难以触摸到的人类巅峰身份,还要叠加其他出类拔萃的技能,那就太让人刮目相看了。


那个舞台上沉稳演唱的“歌星”,还是我们的飞碟靶选手吗?


因为倾注了所有精力到各自的体育项目中,他们中间连唐诗宋词都难以熟悉甚至触摸。


没想到平日里在训练馆里,已经是别人家孩子的盖青云,连做歌星都如此出色?


这不就是文武双全的现代样板么?


不过连燕青自己,在台上都没有宣传过这个特殊身份。


随着一首首诗词曲目的展现,几乎所有观众都在相互打听,谁呀,这位青年古风歌手到底是谁?


毕竟燕青之前在青运会上夺得三项冠军的壮举,仅仅在体育部门中间有了点名气。


通过青运会、升旗仪式获得的那点网红加成,放到社会上也很容易被日新月异的各种网红吞没稀释。


更是很难在这种跨平台、跨行业的领域被认出来。


流量时代只要不持续曝光,很轻易的就会被流量抛弃。


但能够真正被老皮这种热量顶流给拉一把,效果还是斐然。


作为嘉宾,燕青用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来结束自己的表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燕青这里的宋词人,也是有时效性的,比水浒晚点的南宋辛弃疾,再到明清近现代的词他肯定不会。


可以列出来让他唱,但效果肯定没他唱当时最流行的那些“时髦”曲目效果好。


苏轼、柳永、李清照、李煜等人还是“顶流歌星”。


本来按照他个人喜好,打算选东坡老儿的另一首《定风波》来更加契合心态。


但老皮的策划团队衡量下熟悉程度,最后还是建议用了这首因为三国演义被国人熟知的名曲。


果然这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的绝唱,让观众们已经轻易能够跟随他的歌声,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时满场都在高唱!


也许这真是种已经根植在国人血脉中的美感。


挥洒豪迈的气质,真正展现了什么叫文化传承,好多观众已经忍不住举起手机拍摄记录下这种难得一见的“文化场面”。


原来这么多人吟诗唱词的样子这么有文化。


一直被嘲笑文化沙漠,文化断代的底蕴,用这样一首歌就能唤醒?


以至于燕青终于鞠躬谢幕退场时,全场都在喊再来一首!


而且你这神秘嘉宾,居然都不做个自我介绍,这样悄无声息的登台演唱,又在万众瞩目后就想这么离开?


没门儿!


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呼声“留下!”“留……下!”


迅速被全场采纳,一起高声呼喊,要求歌者留下再来!


老皮多有经验,公开跳开:“青云,你这会儿下场,换我来是不是要被喝倒彩?”


观众们简直欢天喜地的齐声调皮:“是……”


把燕青都逗笑了。


其实都是有准备剧本,老皮故作沉吟的思考片刻:“那就请我的朋友,盖青云,再来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时候,已经有无数手机在开始搜索“盖青云”仨字。


当然舞台上方吊挂的巨型屏幕上也确实出现了这个名字。


不光是这座体育馆内部的观众在搜索,更主要是被老皮这种顶流吸引的媒体,还有那些专门为流量而生的热度。


这才开始全力产生高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