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文豪1978 > 第60章 等爷以后有钱的

第60章 等爷以后有钱的

作者:坐望敬亭 返回目录

两人的对话引起了编辑部其他人的好奇,将目光投向了两人。捧着稿子高兴了好一会儿,章德宁才想起将林朝阳介绍给编辑部的同事们。


上回陈健功带着林朝阳来赶上周末,只有周燕如带着章德宁和另一个女编辑王洁,这回林朝阳又见到了陈世冲、刘恒、傅永林等其他几位编辑。


章德宁介绍到刘恒的时候,林朝阳多看了一眼。如果他没有认错的话,这个刘恒应该就是后世老谋子的御用编剧,本身也是个非常有名气的作家。


《菊豆》《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西楚霸王》《集结号》《金陵十三钗》,诸多知名剧本都是出自于他的手,他本人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作家。


包括林朝阳之前披着马甲所写的《秋菊打官司》,原著是陈源彬九十年代创作的小说,剧本便是由刘恒操刀。


不光是林朝阳在观察着编辑们,他们同样也在观察着林朝阳。


《牧马人》虽是一篇短篇,但在过去近半年时间里在国内文学界和读者群体当中所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许灵均”这個笔名也成了文坛的弄潮儿,去年这一整年,它与“刘昕武””卢欣华”这两个名字一起成为了新进崛起的伤痕文学的代表性人物。


也不知道是不是借着《牧马人》的强大影响力,从《牧马人》发表之后,《燕京文艺》又陆续发表了王漾的《脚的问候》和《南京板鸭》。


即将过去的三月,又发表了方志的《内奸》,这几篇小说均在读者群体当中取得了不小的反响。


尤其是方志的《内奸》,创作风格完全突破了嗡嗡嗡时期的“三突出”创作原则,发表之后迅速引起了热议。


短短半年时间,《燕京文艺》的销量节节攀升,作品影响力与日俱增,直接提升了《燕京文艺》在全国文学期刊界的地位。


这跟李轻泉这位新上任的负责人的魄力当然有关系,但大家偶尔也会迷信一下,把《燕京文艺》如今走上快车道归结为“许灵均”和《牧马人》给刊物开了个好头。


不过许灵均名气虽大,可为人似乎却很低调。


听章德宁说他不愿让别人知道他有个作家的身份,连编辑部要给《牧马人》办个作品座谈会的想法都否决了,可见为人之低调。


今天一见林朝阳,编辑部众人心中略微有些失望。


许灵均这个笔名与小说主角挂在一起,总不免让大家有些遐想,现在一看,就是个普通人。当然,这个“普通”指的是外貌。


听林朝阳与章德宁的对话,谈吐之间还是能够听得出人家肚子里是有墨水的。


与章德宁聊了一会儿,林朝阳打算告辞,章德宁却要拉他去见李轻泉这个杂志负责人。


见了面,李轻泉很瘦,五十多岁,须发皆白。这种情况在这个现代的文化人身上很常见,前些年这些人大多遭了不少罪。


他跟林朝阳聊了会儿天,主动说起最近编辑部有打算给《牧马人》做个评论集,把近半年以来在公开媒体上发表的比较有影响力的评论文章都收录进来。


林朝阳表情诧异,“这个……没必要吧?”按理说评论集这事不该编辑部管,跟林朝阳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但《燕京文艺》现在看起来是要把林朝阳捧起来,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也不难理解,任何一家文学刊物的崛起必然伴随的是一个或者多个知名作家的崛起。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林朝阳之所以对这件事有抗拒,是因为对他来说无利可图,还有可能会被这件事牵扯精力。


毕竟吹破大天去,也只是一篇短篇小说。


“我们只是牵个头而已,真正能不能做,还要看作家出版社的决定,我现在只是跟你说一下。”


李轻泉都这么说了,林朝阳也不便再说什么,虽然是关于《牧马人》的评论集,但说到底这件事跟林朝阳没有直接关系,人家编辑部和出版社愿意搞,与他无关。


待林朝阳走后,章德宁翻起了他送来的稿子。标准的五百格大稿纸,整整一本,看样子应该有个五六万字。


“那双球鞋太脏了,哪怕是在这片以贫穷而闻名于十里八乡的小山村里,雨水混在牲畜粪便里的污水可能也比它干净……”


章德宁的心神投入到稿纸上的内容之中,眼前的文字逐渐的构建出画面。她沉浸在文字的世界中,为人物的悲喜而动情,为情节的跌宕而落泪。正在此时,章德宁感觉到有人在拍她的肩膀,她抬起头,眼眶发红。“小章,要下班了。许灵均的稿子先放到我这里,我回去看看。”李轻泉说道。


李轻泉是个有魄力、有担当的刊物负责人,不过他有个毛病,就是经常不等底下人一审、二审,自己直接审稿。


他在近二十年前就是《人民文学》的编辑部主任,资历老、能力强,再加上接手编辑部不到半年时间便将《燕京文艺》带到了一个新高度,所以编辑部众人对他都颇为信服。


等李轻泉拿走了稿子,章德宁心里忍不住碎碎念,她刚才正看到精彩的地方。


也不知道小狗子最后跑赢了没有?能拿到那双新球鞋吗?


从《燕京文艺》编辑部出来,林朝阳没直接回燕大,好不容易进城一趟,他打算给家里人带点东西回去。


林朝阳本想买只烤鸭,可到了全聚德,菜牌上那“十元一只”的价格让他望而却步。


燕京城的普通工人一个月也就三四十块钱,一只鸭子就值一个月四分之一工资,按照四十年后燕京的物价,这鸭子得两三千块钱,喝牛奶长大也没这么贵的。


林朝阳手里倒是有钱,可不是这么个败家的花法。


临出门前他恶狠狠的看了一眼全聚德那红砖落地、炭火常燃的烤炉,炉口有副对联:金炉不


断千年火,银勾常吊百味鲜,横批:一炉之主。


逼格满满!


等爷以后有钱的!


出了全聚德,他转头来到旁边的国营百货商店,给陶玉书买了罐雪花膏,又去稻香村买了二斤桃酥,才回到燕大。


回到图书馆,林朝阳分给借书处的几个同事半斤多。桃酥不多,分给四五个人,就显得更少了。


但这会儿大家都不宽裕,家里有孩子的可能舍得给孩子买,但不见得会给自己买点尝尝,算是这个无聊下午的一点慰藉。


“对了,朝阳,中午有两伙学生来找你。”胡文琼提醒道。“谁啊,留纸条了吗?”林朝阳以为是中文系的那几个人。“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