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我在异时空开麻辣烫店 > 第143章 你家小闺女不能这么跑来跑去

第143章 你家小闺女不能这么跑来跑去

作者:乔一水 返回目录

所以,等孙翠芝来了,她也没说想要这东西,就只夸润肤膏好,夸叶洛茵心灵手巧又聪慧。


但是,她们也没有说过什么掏心窝子的话。


孙翠芝连忙坐正了身子,声音恳切的道,“请夫人赐教。”


说完之后,自己心里都不得劲。


这话是她从电视剧上学的,也不知道对不对。


那边池夫人也同样声音恳切,“令郎骁勇善战,听夫君说,是难得一见的将才。”


婆婆来信说少安现在已经能独当一面统帅大军了,圣上还赐了他云麾将军的称号。


当然了,这是武官的称谓。


国公府不是很在意。


可这也是实力的象征,她的儿子将来肯定能继承国公府。


别的没有自信,在这方面池夫人是很有自信的。


她的儿子当得起,比他爹都当得起。


但这话是不能跟夫君讲的。


说起来现在夫君对自己有了些微的不同。


还能跟她说说以前从来不和她说的事。


说起来她也觉得自己很奇怪,以前多么期盼夫君能这样对她,对她来讲就是求而不得,可当夫君真的跟她这样讲了,她又觉得索然无味。


反正自己也搞不懂自己。


她就跟夫君说了婆婆来信夸赞少安的话。


然后她这县令夫君跟她说如今幽州抵抗鞑子的叶寒青骁勇善战,皇帝可喜欢了,那才是真正的将才呢。


也不知道他当时是为了气自己还是怎样?


反正她也不在意。


就兰姨娘的儿子,在她看来,就是一个只知道管她要银子的废物。


既然都是将才,那就有共同语言了。


“我的话虽然不能做准,但基本也差不多,等鞑子退兵了,令郎肯定还会升官,然后你家夫君再参加考试,弄个一官半职,叶家就彻底改了门庭。”


孙翠芝很认真的听着。


这算得上是肺腑之言了。


因为这些话还真就没人对她讲,有不少关于太康朝的知识,竟然都是她跟闺女从电视剧和书本里分析出来的。


虽然她跟闺女其实也不是很在意这个。


但了解还是比不了解强。


“……改换了门庭,肯定就不能与从前那般生活。令郎成亲了,这个暂且不说,只说你家小闺女,转过年就十一岁了吧,这在京城,其实已经开始相看人家了。”


“如果是从前,你们还在叶家村,那我就没必要对你说这番话,因为你们也用不上。但如今只凭着令郎还有你的夫君,你们叶家不可能止步于此,这以后你们就会踏进另一个圈子。”


“这圈子,要知道的东西多了,我一时半会的也没法跟你讲,可是你家小闺女不能这么跑来跑去,身边要跟个丫鬟了。”


“可也不能随便拎上一个就能做丫鬟,姑娘身边亲近的人,除了爹娘就是丫鬟了,人品好坏是非常重要的。”


“春杏是我娘家陪嫁家里的闺女,我看了看,也就春杏合适,暂时就做一个陪着阿茵玩耍的小姐妹也是使得的。”


当时的孙翠芝呆愣了一刻,她真的没有想到,池夫人竟然想到这里了,这不由的让孙翠芝往别的地方想了又想。


但她也知道自己是胡思乱想。


于是赶紧打住。


那么池夫人就是在帮她们,应该是感谢那天叶风出手相救吧。


所以,孙翠芝对于池夫人是真心感激的。


因为这些话还真没人对她讲。


可却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


所以,谢过了池夫人之后,孙翠芝才由着叶洛茵在庄子里呆下去了。


后来她去了两次,发现那个叫春杏的丫头,不但性子温柔,还心灵手巧,心思也很细腻。


给自家闺女做个玩伴,倒也是不错。


好在也就一年的时间。


从来也没想要闺女像这个时代大家闺秀那样,给拘在后院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所以目前的状态刚刚好。


然后这次孙翠芝去见池夫人,说的就是王老汉一家的事。


说是叫王老汉,但也不一定有多老。


也就是三十出头。


但这古代平均寿命比较低。


他大儿子今年十六岁,也到该说亲的年纪了,那他就得被人称呼一声王老汉了。


孙翠芝将叶风的意思转达给池夫人,然后就问王老汉一家月银是多少,毕竟现在有皇帝的拨款,他们手里也是有银子的。


池夫人也没有坚持。


就说了一下他们一家以前在庄子里每个月给多少银子。


王老汉和他三个儿子在庄子,每人每月是二两银子。


王老汉比他儿子们多了一两。


王婆子和春杏在县衙后院,王婆子是一两银子,春香是五百文。


但这里面还有一点就是要包吃包住包穿的。


所以说,这人也不是说买就买的。


倒是享受到了,可每个月的银子也不少往出拿。


这就是一个统一的标准了。


叶风跟叶宝山就将孟大志他们每个月该得的定了下来。


王老汉和叶宝山三两银子,杜二壮他们二两银子


这就和叶家村暂时脱离开了,明年再说明年的。


按照王婆子以前的一两银子来,春杏在这里也不是很忙,所以还是给五百文。


自家姑娘略过。


与是,大松庄基本的框架就搭建成了。


因为只有十亩地,这些人基本就能种的过来,但是那四百多亩,要是种萝卜就要从外面雇短工了。


这萝卜还有个销售的问题。如无意外,这样的土还有种子,如果今年不是天灾人祸,那么萝卜丰收也不是不可能的。


太多了,吃不完,肯定要往出卖的。


只幽州军营那里,跟自己儿子说一声,就肯定没问题。


然后这四百多亩萝卜要是种成了,要分一半给池县令,至于他怎么分配就不归叶风管了。


这么一安置,大松庄这里就基本迈入正轨了。


县令跟胡主簿来了一趟之后,就对叶风在这边的管理表示非常满意。


就池县令来讲,他真的没想到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大松庄就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哪怕土地上还没有种东西,但能感觉出来,春耕开始,这里该是一副怎样的景象。


尤其是这个暖棚和传统意义上的暖棚还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