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农门福妻有空间 > 第62章 打趣

第62章 打趣

作者:千日红 返回目录

花媒婆很会说话,本来这件事是刘红莲家着急,但这么一说倒也合情合理了。


张氏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听到花媒婆询问,赶紧道:“安平今年十八了,是应该成亲了,我和安平爹也商量过,就盼着两个孩子早点成亲。”


她当然想许安平早点成亲。


如今家里日子也不算过得差劲,日子一天好过一天。


许安平成亲之后说不定明年就能当爹,她也可以当奶奶,只是这种事她们也不能立马催江家。


花媒婆作为中间人听到这话欢喜不已:“那不正好,今天我们就把成亲的时间定下好了,至于中间的礼节,等时间定下之后慢慢办好就是了。”


她身为中间人,经常这样做。


什么等到双方礼节都成了之后再定下成亲的日子,那都是做给外人看的,实际上双方早就私底下商量过了,不然真等到那天再商量,发生矛盾怎么办?


喜事嘛,本就应该双方和和美美的。


张氏笑道:“我没意见,就看亲家的意思了。”


刘红莲当然没意见,赶紧道:“我也没意见,这门亲事我们一家人都很满意。”


许家村认识花媒婆的人不少,很多人都看到花媒婆来到了张氏家中。


于是村里人开始好奇了,难不成许安平的婚事定下了?


村中有些人露出了羡慕的眼神。


听到这消息的许鞍山都有些羡慕,原因也很简单,他两个儿子都还没成亲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家中太穷了,说亲也害怕没人看得上。


另外就是聘礼的问题,这十里八乡的聘礼最少也得二两银子,加上成亲需要花销的银子,七七八八加起来四两银子是需要的。


像他们这样的人家,四两银子就是天大的数目。


毕竟,想要存下四两银子,一家人得省吃俭用好几年才能存下,这还是家里人没人生病,没有太大开支后的结果。


不过村里人大多数人都是羡慕归羡慕。


嫉妒或者恨意这些是没有的。


赵玉秀笑眯眯地搬着凳子坐在晾谷场的坝子中间道:“这也算我们许家村的喜事吧!从大前年我们村子办过喜事后,就没有人办过了。”


说来真的遗憾。


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儿子,结果嫁出去的姑娘多,娶进来的却很少。


偏生村子里的人家都是沾亲带故的,也不好本村嫁本村。


传出去外面的人要笑话,无奈,村子里面的大龄男子越来越多。


有的二十五六了还没娶上媳妇。


赵玉秀是为许安平开心,安平这孩子也算他看着长大的,老实本分的好孩子,能够最先娶上媳妇也算给村里做了榜样。


许鞍山也跟着笑了起来:“的确是好事,隔壁村的人还笑话我们村穷的媳妇都娶不起,等安平娶了媳妇,相信外村的人不敢说这样的话了吧!咱们村子也是能娶上媳妇的。”


村里人听到这话都哈哈笑了起来。


许安宁和许秋山自然听到了这些话,毕竟她们和许鞍山一起出来的。


也正巧村里人都在许鞍山家听她们宣布消息,这不就巧合了嘛!


赵玉秀打趣着许秋山道:“秋山,你们家说的是哪一家的姑娘啊!”


村里人也跟着起哄起来。


许秋山本就憨厚老实,被这样一起打趣,居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倒是许安宁大大方方道:“玉秀婶子你明明知道还问我爹。”


赵玉秀捂着嘴笑了起来:“你这丫头,就看不得我欺负你爹一下。”


她就想当着大家的面逗一逗许秋山,结果引起了许安宁的不满。


“究竟是谁啊!”村里有妇人开始问着赵玉秀。


赵玉秀故意卖关子:“你们想知道我偏不说,急死你们。”


结果换来的是一群妇人对着赵玉秀挠痒痒。


赵玉秀实在受不了这才道:“我说我说。”


村里人在一起打趣很欢乐,许安宁站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


赵玉秀这下也不敢卖关子了,笑着介绍道:“说来那姑娘我还比较了解,你们知道江家村吧!”


村里人都点了头。


赵玉秀接着道:“姑娘是江厚德家的江小小。”


村里人一听,很多人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道:“那江厚德不是说少了五两银子的聘礼不说亲吗?”


“是啊!我听说这江小小人不错,好多人家都很钟意,但因为聘礼的关系,很多人家都望而却步,不敢继续提亲,宁丫头你家花了多少聘礼?若是五两银子也太多了。”


之前和江家人商量过,对外不要说四两银子的聘礼,统一口径说三两银子。


许安宁笑着解释道:“江家很满意我哥哥,所以三两银子的聘礼。”


村里人一听,倒也觉得合适。


毕竟江小小的口碑还是很好的,十里八乡的姑娘,也都不是大家闺秀那样神秘,相互之间还是了解一些的。


江小小的名声在江家村很好,村里的人都说江小小人不错。


许家村的人多少也知道一些。


许安宁很有耐心的说道:“小小姐人是真的不错,和我哥哥一见钟情,所以双方父母商量之后定下了婚事,今天江家人上门应该是商量成亲的日子,你们也知道我哥哥的年纪不小了。”


这倒是真话。


赵玉秀道:“你哥哥年纪的确不小了,宁丫头你可要带着我们发财啊!村里这些哥哥们能不能娶上媳妇都看你的了。”


村里人又开始哄堂大笑。


一些比许安宁年纪大的年轻男子们,都红了脸。


许安宁倒也不客气,她本意就是想带着村里人发家致富,想带着大家过上好日子。


自然不客气地说道:“大家放心,只要大家安心做事,好好地把药草种好,一定能赚钱,我听康掌柜说,采药勤苦一点,一个人一年下来能赚个三四两银子。”


一个人一年三四两银子,这让村里人都心动了。


这话当然不是康掌柜说的,而是许安宁结合上辈子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采药其实赚钱,只是因为很多人嫌弃一些比较便宜的药草费时费力,不愿意采药罢了。


百草都是药,大青山附近的资源很好,想要赚钱还是很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