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 24、文昌(求追读)

24、文昌(求追读)

作者:黑心师尊 返回目录

“不!”


“不只是关系!”


徐行镇定了下来。


科举舞弊,不是什么小案。


吴县令和他非亲非故,还不至于拿自己的官帽开玩笑。


此时之所以当堂录取了他的考卷,和他案卷上的内容分不开关系。他不是什么扶不起的阿斗。倘若他的考卷真的连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的话,想必吴县令顶多循个人情将他录入副榜,而不是这般对待……。


县试第一场考试过后,有正副两榜,各五十人,最后在两次考试中,取最后留存在正榜的五十人录入团案。


一般情况下,副榜的五十人很难再挤入正榜。


与味经书院小考、大考类似,为了以示公正,被录取的考卷都要公示于众。


如此,方能杜绝徇私舞弊。


“好算计!好心计!”


“不愧是一县的父母官……”


徐行由衷佩服起了吴县令。


此次味经书院前来泾阳县参加科举的人,不过二十余人罢了。毕竟味经书院是面向秦省的书院,如陈建安这种去户籍县科考的不在少数。除去生员,在泾阳县本籍的书院学生并不多。


仅是二十余人。


故此,吴县令将其尽皆记在心中并不难。


这也是为何吴县令在见到他交卷后,打起精神阅卷的原因……。


说他“文章平平”,实则只是一种话术……,结合考前的小吏言辞,很难不让人想到,是吴县令看在刘院长和味经书院的面子上,将他当堂录取。


如此一来,若是涉世未深的考生定然会对吴县令感恩戴德。


假使今日之话传到外界,就是他吴县令给味经书院了一个面子。


倘若有人质疑吴县令徇私舞弊……,书院考生的试卷又不是经不起查。


大不了来一句“举贤不避亲”。


简单几句话,名赚了,利赚了,人情也卖了。


妥妥的官场老手!


“学生徐行,谢县尊今日朱衣点额。”


徐行朗声行礼道。


他脑海里虽然闪过千种思绪,但在现实里,他却一点迟疑也没有。


朱衣点额,意为被主考官看中,科举中选。


朱衣,唐制,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着绯袍。绯,即红色。


“唔……,不错,是个英才。”


“我泾阳县,也是多亏了刘山长办学,不然……本官的文教考绩又要沦为京兆府诸县垫底了,罢了,不和你这小辈提这些了……”


吴县令摇了摇脑袋,对徐行简单褒赞了几句后,令其退下。


“这也有邑父母您的功劳……”


“大人谦虚了……”


一旁的几个小吏闻弦琴而知雅意,立即捧场献媚道。


邑父母,是县令这父母官的别称。


……


迈步出了考场。


踏出去的左脚刚悬空在龙门门槛上。


徐行的面板上就多了一个正在凝结的字样。


【文昌(白)↑】


他目光凝视,看向新命格的二级页面。


【文昌(白↑):文曲潜命,习文百伶百俐,下笔文不加点。】


“白色的文昌命格……似乎对我现实世界的处境没有什么用。”


“不过这个命格可以晋级……”


“县试还未结束,若得县案首,或许就可将其晋级为赤色命格。赤色命格相较白色命格更尊贵,带来的好处也会更多。”


徐行收回目光,开始思索怎么谋夺县案首。


他虽被吴县令录取正榜,但他知道,在第一次县试考试中,他得中案首的几率微乎其微。要不然吴县令再怎么也不能昧着良心说案首的试卷“平平无奇”。


唯一的机会是下面几次考试。


可……,基本上第一次考试的考生成为案首后,今后基本上就是案首了。


相比县试第一场考试,后面两场考试并不怎么重要。


第一场考试叫正试,可见其重要性。


“兄台,麻烦让一让。”


就在这时,在徐行身后的考生忍不住催促道。


这时已经到了申时,几百名考生乌泱泱的堆在龙门后面,而徐行得益于早交卷的原因,早走一步,以至于他稍稍迟疑的一会儿功夫,身后就堆满了人。


“请……”


徐行对身后的中年儒生微微颔首,向左避让了半步。


考生顿时有若过江之鲫,在他身边游曳而过。


“龙门!”


“早一步,晚一步。”


“都是鲤跃龙门,何必要争一时的先后。”


“出头的椽子先烂!”


徐行顿有所悟。


固然得中案首会让他一时风光,可案首过后……,就危险重重了。


首先,他会率先进入哥老会大佬们的视线之中,不可测的危险必定接踵而来。其次,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今年的六月份就会爆发一件大事——公车上书!


而康梁之所以能上书成功,离不开两个人的帮助,味经书院的山长刘古愚和御史宋伯鲁的帮忙……。


“等!”


“再等等!”


徐行等考生鱼贯而出完毕后,才缓缓的朝外走去。


考棚外面,此刻已经是人群稀疏了,只有三三两两的儒生不顾晚上天寒,互相攀谈今日的考题。在碰到他出考场时,有几个考生也自来熟的询问起了他怎么破的四书题、五经题。


“资质平庸,写完卷后已到了申时。”


徐行不堪其扰,又不能呵斥赶走这些考生,于是委婉道。


如贾岛苦吟派能有所得不同,大多数人都是天资庸碌之辈,哪怕咂摸寻思许久,也难寻摘出什么妙句来。毕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抱歉,提起兄台的伤心事了。”


见状,几个考生不再纠缠徐行,放任他离开。


最晚出考场之人,虽不一定落榜,但绝对考不出什么上好成绩来。这些考生名义上是借着交流学问的目的,实则也是趁机攀附关系。


没价值的人,自然得不到别人的挽留。


……


按照常规来说。


放榜日在正试过后的第三日。


在此期间,徐行留在号舍里面,准备一直温书。尽管他将四书五经等儒经都背了下来,但温故而知新,科举靠的不是默写,而是做文章的功底。


做八股,离不开对微言大义的理解。


其次,这幅姿态也能给书院同窗、教习留下一个好印象。


徐行可没忘记马师傅所说的机缘一事。


不是他不想好好放松一下。


跑去花天酒地。


只是……倘若他品行太差,即使有了秀才功名,也不见得刘院长会承认他是味经书院的学生,关学一脉的传人。


王莽谦恭未篡时啊。


再者有生死威胁的压迫下,徐行也只能按捺住他一颗躁动不安的心。


然而——


意外发生了。


孝义堂来信,让他杀人!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