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 13、王教习(求追读)

13、王教习(求追读)

作者:黑心师尊 返回目录

“什么?”


“你不是作弊?是背熟了?”


王教习讶然的看着徐行。


他皱着眉头,仔细审视徐行的一举一动。


这幅气定神闲的样子,可不像是做了弊。仅凭徐行的举止、神态,他就对徐行所说的话信了一大半。


科场中,不乏记性过人的士子。


古籍中记载的记性超群之人亦不罕见。


譬如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


《三国志》记载:“粲与人同行,读道边碑。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再比如宋代的刘克庄,“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南朝萧统,“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记。”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能朱紫加身的官员,无一不是好记性。


甚至连他自己,亦是这样。


他也是有功名在身,同治二十一年的举人。


若非是举人,他可没资格教导书院内的士子。


书院的士子,至少三分之一是生员(秀才)。


“唔……”


“原来是这样。”


王教习怒火消了不少,他沉吟稍许道:“我写两道四书题,你答之,若是对了,本教习亲自给你道歉,若是错了,逐出书院。”


尽管他是信了徐行有个好记性,但程序上,还是得验一验真假。


“是,先生。”


徐行点头。


不时,王教习就翻开《大题三万选》,从前十页找到了两道题目写在了一张纸上,递给了徐行,让其作答。


第一道四书题:“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第二道四书题:“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两篇四书题都出自《论语》,王教习给徐行手下留情了。


徐行深吸一口气,伸往笔架的右手顿了一下。


氛围稍稍有些凝滞。


正待王教习有点沉不住气询问徐行为何还不作答的时候,徐行握笔、蘸墨,行云流水般的写起了字。


两篇八股文,一气呵成。


王教习没等徐行递卷,就自己拿起了墨迹未干的答卷慢慢看了起来,“第一道,破题以‘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其微示也。”


“这是康熙十二年的韩菼的状元卷,确实一字不差。”


“第二道题,破题以‘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这是王鏖在成化十一年会试所写的八股……”


他边走边点头。


一是满意徐行所作的试卷。


二是看两个古人所作的佳文,阅之有若饮了醴泉一样,浑身清爽,细细读之,恰似环佩相鸣,令人心旷神怡。


读完之后,王教习放下试卷,他犹豫了一下,让徐行起身,然后自己掀起衣袍,郑重的对徐行弯腰一揖礼,沉声道:“先达授学,从无有为师这般猜忌自己学生之人,还请……你受为师这一歉礼……”


做错了事,就得认。


他冤枉了徐行,道歉是必不可免的。


徐行连忙退了一步,走到一旁,不肯受王教习这一礼。


先不说王教习对他的恩德,单是他今日从考试到现在,一步步的谋划,就没安什么好心思。此外,他是真的作弊。


只是这作弊手段,王教习乃至天下人揪不出来罢了。


这一礼,他受之有愧。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徐行,这是书院践行的道理,你不必推辞。”


王教习见徐行不肯受礼,于是认认真真的说了这么一番话。


此话出自《礼记》,意思是:一个学生只有亲近师长,才会相信师长们所传授的知识、道理,并且乐意与其为友并尊奉其所尊崇的道义。哪怕离开了师长的辅佐,也不会背弃了师长以前的教导……。


“是,先生。”


听到此话,徐行受了王教习一礼,并给王教习也鞠了一礼。


还这一礼的意思是,他受了王教习今日的教导。


“你出去吧,时间也晚了。”


“至于你的名次……,靠科举范文只可仰仗一时,不能仰仗一世,范文县试、府试好过,到了道试……”


“我给你排在中游,希望你日后好好读书,不要埋没了自己的天分。”


王教习回座后,摇了摇头道。


徐行施礼走出了讲师寓所。


他退出去时,也顺便合上了门。


“怎么回事?”


“王教习怎么突然把你叫来了?”


门外的郑斋夫和陈建安瞧见徐行走出了寓所,着急问道。


两人都面含关心之色。


“是关于作弊的事。”


“我儒经不熟,写的……是《大题三万选》的范文。”


徐行见状,斟酌了一下用词,回道。


考试结束后,味经书院会张贴名次,谓之“红榜”。在红榜旁边,则会按照榜单名词将考生的考卷依序贴好。


等过几天,他的答卷就会公之于众,所以隐瞒……没有必要。


其外,他之所以选择将科举范文写在答卷上,就是为了告之书院上下,他是记性极好的天才。如此,等他日后考科举中榜,才不会引起太多人震动。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等事情不适合科举。


默默无名的人突然中举,是个人都会心生怀疑。


至于为何考试时只填两篇范文,不填三篇。


则是……过犹不及!


“什么?”


“竟然是这种事?”


“难怪……王教习要找你。作弊这可不是小事。”


听后,陈建安内心释然。


不过他很快便狐疑的看了一眼徐行,“你被王教习放了出来,一脸的轻松……,该不会是你将大题三万选背完了吧?”


若是作弊,王教习不可能这么不吭不响的将徐行放走。


那么只有一个解释。


徐行是凭自己的真本事,答的试卷。


“未曾背完。”


“只背了《上论》、《下论》,《孟子》、《中庸》等几篇,有的只背了破题,没背范文,所以我这次考试才填了两篇,另一篇没动笔……”


“侥幸撞到了考题。”


徐行“如实”回道。


他也没抄完这些科考书,只是择抄了一些重点。


瞎猫碰上死耗子,三篇都撞到了。


“原来是这样……”


陈建安松了一口气。


短短的几天时间,要是真背完了这么多篇科举范文……,徐行该有多么妖孽。


填二缺一,他心里尽管还稍稍有些嫉妒,但还算好受一些。


……


ps:关于两道四书题的题目、破题意思,在本章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