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四爷又被福晋套路了 > 第1010章 不如皇后替朕降 降 火

第1010章 不如皇后替朕降 降 火

作者:冰婶 返回目录

“皇上,臣妾该说的都说了,不如......就先告退了?”


若音的身子,条件反射性的往后退了退。


并朝四爷投去一抹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容。


她生怕四爷要追问她事情,只想赶紧逃离这里。


谁知道四爷并没有追问。


只是微微附身,靠近她的脸蛋,“朕没想到,皇后居然还是老中医,药方子更是张口就开,嗯?”


“臣妾只是照着医书上,随便开的......随便开的。”她有些心虚地道。


身子也被他逼到宝座的靠背上,不能再退了。


四爷步步靠近,神秘深邃的墨瞳,在她脸蛋上轻轻扫过。


最后,视线落在那双看似无辜的美眸上。


他与她足足对视了好几秒,才道:“正好朕这些日子心烦气躁,不如皇后替朕降、降、火。”


男人将“降降火”这三个字,说的慢又重。


几乎是一字一句说出来的。


听得若音心肝一颤,怕怕地咽了咽口水。


“皇......皇上想怎么降火?”皓齿不自觉地咬了咬唇。


只见四爷直接起身,道:“随朕来。”


说完,他就从偏门出去了。


于是,若音只好跟上。


结果发现,四爷带着她去了东五间的其中一间屋子。


按理说,这是她作为皇后被临幸时的房间。


里面摆设一应俱全,还有一宽大的雕花架子床。


四爷直接在床边坐下,还拍了拍右边空着的地方,示意若音在那坐下。


待若音在他旁边坐下时,他居然直接枕在了她的腿上!


还不等若音说些什么,他就闭上了眼睛,淡淡道:“朕一夜没睡,脑袋有些胀,你给揉揉。”


“哦。”若音听话的在他头部穴位揉着。


她鲜少见他这般闲适放松的样子,想来是真的累极了。


只不过,秋天衣裳穿的也不多。


四爷的月亮脑门硬邦邦的,就那么枕在她的腿上,有些硌得慌。


还有一点点痒。


并且,这种感觉越来越不舒服了。


若音挪了挪身子,想调整成最舒适的状态。


“别乱动。”男人眼睛都没睁开,就命令道。


“可是臣妾痒啊。”若音到底是没动了。


“听话,别闹。朕最近没歇好,过几日又到了皇考下葬的日子,朕还有得忙,届时,你也是要跟着去的。”


若音:“......”


她没有闹啊,是真的痒嘛。


紧接着,四爷又道:“等皇考的永安大典完成后,朕再好好补偿你。”


灵柩葬入地宫,是丧礼中最为关键的,也是最隆重的礼仪,称为永安大典。


届时,皇帝、后妃、王公百官要云集陵寝,按序排立。


若音:“......”


为什么她从她的话里,听到了一种暗昧不明的意思。


若音是个脸皮薄的,自然是不会回答这种问题。


她只管从旁边取了个帛枕,垫在四爷的头下,也好缓解她腿上的不适感。


然后,她规规矩矩地替他揉着穴位。


兴许是真的累了,不过一盏茶的时间,四爷的呼吸就变得均匀起来。


若音无赖地看着腿上的男人,总这样枕在她的身上,那也不是办法呀。


不但他睡着不舒服,她的腿也会麻掉的。


于是,她小心翼翼的调整着男人的姿势。


将他的身躯,移到了床的正中间,又替他盖好了被子。


一切都安排好后,她打算溜之大吉。


谁知道她还没来得及溜,一只长臂就将她揽入了怀中。


一时间,若音直直撞上四爷结实的胸膛。


她抬头看向男人,一张放大版的俊颜,就那么摆在她的面前。


菱角分明的脸庞,充满着男人的阳刚。


高-挺的鼻梁,性-感的薄唇轻抿着。


即便是熟睡,都那么的好看。


而他的呼吸,还是那么均匀。


这样看来,他揽她入怀的动作,不像是刻意的。


反倒是熟睡时自然而然的举动。


若音想着他很久没睡了,也不好吵醒她。


就这么躺在他的怀里,紧跟着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几天后,正如四爷所说,是圣祖要从殡宫下葬到皇陵的日子。


圣祖,是康熙驾崩后,四爷为他恭上的庙号。


而他的谥号,则是“大成仁皇帝”。


这一日,京城里热闹非凡。


就连紫禁城里,天蒙蒙亮时,就有敲锣打鼓吹唢呐的声音。


出灵这天,七十二个人,将圣祖的棺木抬出东华门。


接着,皇室人员,和朝廷官员倾巢而出。


按照大清典制,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


接着,便是若音和四爷的卤薄仪仗队。


加起来大约有一千六百人之多。


他们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浩浩荡荡,十分威风。


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一百二十八人,分三班轮流抬送。


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八旗兵勇。


然后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的队伍,车轿连绵不断。


在送葬行列中,还夹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


他们身披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吹奏、诵经。


早在出灵前三天,就有向导官查看梓宫赴陵寝的路线,划定行程。


因为恭送人员众多,身份又不同,要修有不同的道路。


而整个送葬队伍长达十几里。


从京城到陵地,沿途几百里。


隔段距离还要搭设芦殿,供停灵和送葬队伍休息。


这种芦殿也是玉阶金瓦,朱碧交映,十分华丽。


所以,抬棺人所走路线为一条,人员众多,路宽而平坦,方便抬棺。


四爷身为皇帝,走的是另一条,称御路,凡御路所经,要提前平整道路,黄土铺垫,以备应用。


在梓宫启行后,四爷从御路提前到芦殿等候,一旦灵驾到来,要跪迎。


皇太后、皇后等女眷,要在灵驾起行后瞻望,俟灵驾走远,随后而行。


从京师到东西陵,一般分作五程。


每程一个芦殿,日暮以后,停棺其中,凡遇雨也停驻在此,或临时扎搭罩棚。


芦殿,称黄布城、黄幔城、黄网城等。


灵驾到时,陈卤簿于门前。


皇帝率王公大臣,跪于北门外。


灵驾由北门进,奉灵驾于殿内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