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四爷又被福晋套路了 > 第1006章 若是在这侍寝,隔音效果特别好

第1006章 若是在这侍寝,隔音效果特别好

作者:冰婶 返回目录

宝座下方台基上陈设有甪端、香筒,台基两侧安放有书架。


估计那些匠工和奴才,都知道四爷是个要求精细的皇帝。


里面的摆设和艺术品,以及官窑瓷器,件件精美绝伦。


宝座屏风后面有两道门通向穿堂,分别写有“恬澈”、“安敦”字样。


而四爷的前方,设有楠木黄缎套案桌。


他的身后,是他御笔提的扁,上面提着“中正仁和”四个大字。


“中正”、“仁”、“和”,这些概念在儒家经典中很常见。


大意是要实行中庸之道、施行仁政、内外和衷。


这四个字足以表明四爷治国理政之关键。


此刻,还不等若音说话,就听男人淡淡道:“你先自个呆一会,朕这会很忙。”


“哦。”若音瞧着男人忙得连头都没抬,便没打搅他,而是随意地逛了逛。


这里的采光特别好,外头的阳光透着窗户照在她的脸蛋上,透亮透亮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里聊的机密多,为了隔音和保密。


养心殿里的窗户,不是那种纸糊的。


而是唯一一处全都是装玻璃窗户的宫殿。


看着一扇扇透亮的玻璃窗户,恕若音有些想歪了。


若是在这里面侍寝的话,是不是隔音效果特别好?


不用担心外面守夜的奴才听到。


不过,只一瞬间,若音就晃了晃脑袋,甩开这个想法。


并告诫自己,她是来谏言的。


不是带着四爷堕落的。


紧接着,若音索性把养心殿逛了个遍。


明间东侧的“东暖阁”内,设了个与正殿差不多大小的宝座。


明间西侧的西暖阁则分隔为数室,有皇帝看阅奏折、与大臣秘谈的小室,提“勤政亲贤”字样的匾额。


养心殿后殿,便是四爷累了时,临时歇息的寝宫了。


他也可以在这里临幸后宫的嫔妃们。


东西稍间为寝室,各设有床。


东五间作为正房皇后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若音的地方。


西五间则是贵妃,或者别的嫔妃临幸之处。


逛得差不多了后,若音便回到四爷身旁。


在他身后的书架里,挑了几本书,窝在他身后的宝座里,随意地翻看起来。


于是,她就这么一边看书,一边等着四爷忙完。


结果等来等去的,居然从白天等到了黑夜。


就在若音打了个哈欠,肚子和精神,都快要撑不住时,一道明黄色的身躯,就走到了她的面前。


若音努力眨了眨眼,强撑起精神。


抬头就见四爷正居高临下地看着她。


看起来精气神都挺足的。


真是佩服面前这个男人。


这都两天一夜没休息了。


怎么比她精神还要好?


只不过,男人长眉微蹙,深邃的墨瞳里,似乎藏着烦心事。


若音鲜少见到他将心事表露出来的样子。


“皇上。”她放下手中的书,整个人也站起来行礼。


“你今儿来这,是有事?”四爷虚扶了女人一把,在一旁坐下。


“臣妾是替那些医官和医者,来恭喜皇上的。”若音浅浅一笑,也再次坐下。


闻言,四爷挑眉,“恭喜?”


若音点了点头,非常认真地道:“臣妾听闻皇上为了十三弟腿上的伤,要将那些医官和医者,派去边疆充军。臣妾不信,便亲自来瞧。这一瞧,您明明是个勤政,严于律己,又非常理性的明君,怎么可能像他们说的那样。”


说着,她皱着鼻子,打抱不平地道:“依臣妾看,是不是他们又在胡说八道,在这谣言惑众呢。”


语音刚落,那双本就神秘的墨瞳,在听到要害问题时,一下就变得犀利起来。


就像是一道洞穿所有的利刃。


正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探究,直勾勾地盯着若音。


良久后,男人淡淡道:“皇后没听错,朕确实下令,要将那些庸医派去边疆充军。”


若音:“......”


“另外,皇后是不是不知道,但凡来劝朕的,谏言的,通通都要派去边疆充军?”


若音点了点头,“臣妾知道。”


“知道你还敢来?”他看着她。


若音:“臣妾不是劝皇上,是恭喜皇上。”


天地良心啊,她真的没有劝他。


只是给他戴了几个高帽而已。


“少在朕跟前装模作样。”


四爷狠狠地咬了咬后牙槽。


她是没有劝,但直接把高帽子给他扣下了,好大的胆子!


“臣妾不想皇上因为一时冲动,遭到百官和百姓的非议,这样即便您在背后为大清付出再多,旁人也不知道啊。”


明明这么勤政,为何还要招黑呢?


“朕就是要厚待十三,谁爱说,谁就说去!”素来沉稳的面上,透着不可一世的坚定。


“皇上想想,即便把那些医官和医者发配到边疆,十三弟的脚,也不能因此而好转啊。况且,那些从医的,打小就没习过武,叫他们去充军,跟童子军有什么区别。”


“谁说没用了,朕这些日子,就是待他们太宽厚了。忧劳可以兴国,逸郁可以亡身。人一但安逸,会没一点上进心。不给他们一点压力,连个毒疮都治不好。”


“可这终究不是办法啊。”


“那什么才是办法!”俊朗的脸颊,透着明显的不耐烦。


若音:“......”


“你知不知道,再这样下去,十三的腿就要废了。”说这句话时,四爷双眸犹如烈火般猩红。


于他而言,十三爷是他在这个世上最要好的兄弟。


还是那种一起从无到有,经历过岁月洗礼,共事过的好兄弟。


都说是兄弟就一起同甘共苦。


曾经那些苦难,他和十三都一起走过来了。


而且,他还踩着十三弟过过刀山。


纵然是十三弟心甘情愿的主动为他,他的心里也过意不去。


如今他登基了,他想接他回京城好好地过日子。


可他每回见到他,不是躺在床上,就是躺在木质的轮椅上。


他这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


四爷永远都会记得,那个在旁人面前颇有心计的少年。


却在他面前纯真得像个孩子,他说:四哥,我不是“帮”你做事,而是“为”你做事。


俗话说,兄弟如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