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重生回潮 > 第三十六章 千元户!

第三十六章 千元户!

作者:犀共鸣 返回目录

这年代小村里是藏不住事情的,这家生了几只黑狗那家生了几只白狗,保管没多久全村人就能都知道了。


老张家大儿子那事情,在村里现在捂耳朵都能知道,但是张金贵年纪大了,耳朵有点背,他是家里最晚知道的。


“你个张银贵你个畜生,自己的儿子就不管啦!”


张金贵也知道大孙出事了,被木器厂给开除了,现在大孙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自己的儿子竟然不去找大孙。


他很是恼火。


直接对儿子开火发飙。


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命根子,大孙是孙子辈的第一个孩子,代表着他老张家又一辈的血脉,他老人最喜欢的也是大孙,对大孙的事情自然是看得很重。


但是自己的儿子竟然不管自己的大孙了。


家里的奶奶,老祖母现在整日也都是眼泪稀稀,自己的大孙啊,可怜的大孙,这被开除了都没回家,他这是去哪里了,他有没有地方睡觉呀,他有没饭吃啊,他有没有想不开啊……


迫于老子,还有老娘,甚至老祖母的眼泪,张银贵这天没有上工,而是前往镇上寻找张高兴。


以他张银贵心中现在的火,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死在外面得了,丢光了他老张家得脸面了。


彭埠镇,张高兴卖着茶叶蛋。


撞上了昨天卖茶叶蛋的二头们。


昨天张高兴没有卖茶叶蛋,他俩人在镇上的生意还不错。


今天张高兴又在卖了,自然就影响了。


“站住,你们。”


“看什么看,说的就是你们三个!”


张银贵赶了大早,走了很久到了镇上,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儿子被那几个人带走了。


张银贵他不知道怎么办,他在镇上完全是摸瞎的感觉,出了事情就立马感觉自己没什么能耐,不过第一时间他是想到了彭埠镇农具修造社木器厂找刘亭开,他是副厂长,在张银贵眼里,他是他认识人中最有能耐的人。


……


刘亭开叹气一声“银贵你来啦,为你儿子的事吧,我也无能为力,他是个好娃子,干活真没得说,只是一念之间路走茬了,我没有办法再让他在厂里待下去了,他犯的错误超过了我能帮助的范围。”


“亭开,我找你不是因为那小子被开除,而是我看到他被人带到……,他……不会出什么事吧”


“银贵,你别急,你慢慢说。”


刘亭开帮忙打听了。


张高兴已经没事了。


那张石桥公社的介绍信让他没事了。


……


刘亭开道“银贵,我打听到了,高兴这娃子没事了,出来了,他身上有卖鸡蛋的介绍信,是石桥公社养鸡场的,不属于投机倒把……”


”哦哦,那就好,那就好。”


他怎么搞到石桥养鸡场,以及石桥公社的介绍信了……


刘亭开和张银贵都不知道张高兴是怎么做到的。


硬核桃,软核仁;软桃子,硬桃心。


如同人,有的看上去很强横,但是却有一颗脆弱的心,所以要披上强大的狼皮。


有的人看着很柔弱,但是却有一颗强大的心,内心在原则上非常硬朗,某些方面非常要强。


张爸在孩子们面前其实就是前者,嘴硬心软,随后就……


张高兴说是有介绍信给放出来了,张爸那颗悬着的心就放下来。


“亭开啊,真是太麻烦了你,我这个儿子实在是不让省心,真谢谢你了亭开。”


……


……


事后,张银贵很生气。


“你就折腾吧,我看你到底是要折腾得怎样,好好的工人不做,去给人家养鸡场卖鸡蛋。”


张家河村,张爸回来。


“看到儿子了吗,儿子呢,怎么没一块回来。”吴玉兰焦急地问道。


“看到了,他好着,没死,我们不用急!”


一听张高兴在镇上没事。


吴玉兰,张奶奶整个一家悬着的心都放了下来。


“那儿子怎么没回来?”吴玉兰问道。


“谁知道他干嘛不回来,没在木器厂当工人,给人家石桥公社卖鸡蛋,工人不比小贩要好,他这个二流子鸡蛋贩子。”


父亲来找他了,张高兴并不知道,这几天每天数着一张张毛票进账,那心里贼儿的舒坦。


毛票太多,他就换到了供销社去换,那里喜欢零钱,张高兴都换成了一张张的十元大钞。


他手里现在有十好几张十元大钞了。


张高兴将那些钱藏在铁罐子里,这年代饿死人,老鼠却是很多,藏在铁罐子里才能不被老鼠啃。


赵高红给张高兴收集齐了推荐上大学之前的高中教材,一些还是通过他父亲在县城里才找到的。


张高兴准备开始自学,发现其实他还得自学初中的,他是初二上学期辍学的,也就是说初二下学期,初三这一年半的知识他都是欠缺的,于是张高兴再让赵高红给自己谋了初中的教材。


然后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早上,上午卖茶叶蛋,下午学习几个小时,晚上煮茶叶蛋,生鸡蛋他现在也自己亲自上石桥公社去采购了,而是让石桥公社的送到小院来。


秋去冬来。


张高兴的铁罐子装了几个。


这天,他把所有的罐子拿出来,一部分罐子被他换了十元大钞,一些罐子里仍旧是一毛的,五毛的,一块的,还有五分的,两分的。


他全部倒在床上,让整个床都充满了铜臭味。


随后屁颠屁颠从床尾数到床头,又从床头数到床尾。


他一共来回数了三遍,1068元整!!


好数字,自己这就成为这年代的千元户了!


巨款啊!


要知道村里的农民壮劳力月收入也就五到七块钱,城镇月收入也就二十到四十块之间!


求收藏,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