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福晋有喜:四爷,宠上天! > 第55章 不是找刺激嘛

第55章 不是找刺激嘛

作者:冰婶 返回目录

所以,李氏在看到四爷的时候,就没怎么注意大格格了。


而是对着四爷望穿秋水。


四爷进屋后,视线扫过屋里众人。


最后停留在若音身上。


他大步上前扶起若音,蹙眉训道:“你是福晋,又有了身孕,往后少给爷行礼。”


明明是训话,却叫人听出了温柔的味道。


一旁的李氏撇了撇嘴,酸得牙疼。


若音则顺着四爷起身,笑道:“谢四爷体恤我。”


四爷淡淡“嗯”了一声,拉着若音在高座上坐下。


若音便在四爷的身旁坐着。


两人坐下后,握着的手也默契的分开了。


四爷沉声命令:“把东西都摆上,给大格格抓周。”


语音刚落,一群奴才就在堂间中央铺了个红底绣福字毯子。


上面摆着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甚至还有果饼等等。


然后,大格格被奶娘放在毯子上。


坐在毯子上的大格格,看着面前的东西,有些不知所措。


见状,李氏便在一旁激动地指导:“大格格,快去抓你喜欢的~”


说完她还眼神示意一旁的女工针线。


大格格还小,光顾着看李氏了,哪里知道她眼里的意思。


不过大格格受到李氏鼓舞是真的,不再愣着,还是往前爬了。


若音见大格格在李氏的鼓舞下,爬啊爬的,先是爬到果饼处停下,抓了把葡萄吃。


然后她瞥了一眼李氏,就见李氏一脸痛惜的样子。


好在大格格咬了一口葡萄后,就又抓了女工工具,接着还抓了一支豪笔。


这也算是低走高开了,一下子缓和了怪异的气氛。


李氏更是笑道:“四爷,大格格好福气,抓了这么多。”


四爷淡淡的“嗯”了一声,眸子慈爱地看着大格格,嘱咐了奶娘几句后,就叫人摆膳了。


用膳的时候,李氏有些旁敲侧击地问四爷,大致意思是大格格要在若音这儿呆多久。


而四爷呢,要么没回,要么就是随意的回了几句。


最后,他大概是被李氏问得烦了,直接道:“大格格才在福晋这儿呆几天,为的是学规矩,你也要跟着懂规矩。”


意思是这些都是规矩,你别多问了,再问就是不懂规矩。


一句话吓得李氏忙笑着应了声“是”,就低头吃饭了。


只是低头的那瞬间,她的眼里闪过一抹阴鸷,正好被细心的若音瞧见了。


关于大格格继续在若音这儿学规矩一事,直到周岁宴结束后,四爷也没松口。


李氏呢,也只得无奈地回了自个儿的屋。


而大格格在若音这儿一住,就是一个多月,且四爷还没有要李氏把大格格抱回去的意思。


这段日子,李氏格外的听话,给若音晨省的时候,也是早早来了。


说话的口气也不一样了,不该说的刺话,一句也没敢多说。


大格格更是和若音亲近了,经常见了若音就叫嫡额娘,叫得很甜。


若音面对李氏的转变,也没多说什么。


李氏现在表面上是挺好,可她也不会忘记李氏眼里的那抹阴鸷。


------


八月初的时候,若音头三月的危险期总算是安全度过了。


正好这个时候,康熙从蒙古班师回朝。


德胜门外两旁,都排满了迎接圣驾和凯旋军队的人。


其中不罚皇子、文武官员。


就连太子也身着明黄色诸君袍子,翘首企盼。


四爷穿着一袭藏蓝色袍子,站在皇子们中间,处于第二排。


众人神色严肃而恭敬地望着那浩浩荡荡,见首不见尾的队伍。


待队伍驶近后,便纷纷跪下:“恭迎皇上圣驾,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明黄色的御驾里,康熙听着外边此起彼伏的声音,锐利的眸子转了转。


然后,御驾就这么在众人的跪拜下,驶进了宫里头。


可能对于他来说,这种跪拜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片刻后,康熙就在太和殿御门听政。


听着官员和皇子们汇报他不在宫里时,所发生的事情。


此时的康熙,属于人到中年。


他穿着明黄色的龙袍,头戴红色的朝冠。


犀利的眸子看似漫不经心地扫着底下的官员和皇子。


实则每一眼,都是实实在在的打量和探究。


“朕不在宫里这段时间,可有什么稀罕事。”康熙威严地道。


“回皇阿玛,托您洪福,宫中一切安好。”太子恭恭敬敬地回。


康熙一听,便露出老父亲般的慈爱笑容,道:“看来将你安排在京中留守是对的。”


“不敢当,是皇阿玛临出征前处理的好。”太子谦虚地道。


此话一出,不少官员夸康熙和太子感情好。


还有几个没眼力劲的,夸太子有能力。


然后,眼瞅着康熙老父亲般的笑容越来越少,最终凝结成了冷笑。


一时间,朝堂上便没人敢说话了,就连阿谀奉承都不敢。


四爷眸光微转,扯了扯唇后,终是没做第一个发言的。


还是直郡王先开的口:“儿臣认为,还是皇阿玛眼光独到,让太子在京留守,太子这才暂时稳固了朝中局面。”


闻言,康熙嘴边的冷笑又成了淡淡浅笑,没说什么。


这一回,直郡王随康熙上蒙古亲征噶尔丹。


还与内大臣索额图领御营前锋营,倒是叫康熙颇为看重。


这时,四爷才开了口:“皇阿玛回京就好,不然儿臣心中总觉得缺了些什么,用膳都少了些。”


虽然四爷这话说的没什么营养。


不过这个时候,康熙可能就听得进没营养的话。


那些表功的话,这个时候说,就太不合适了。


康熙不在的时候瞎刻苦,还表功,那不是找刺-激嘛。


毕竟康熙还健在,太子和直郡王还平分秋色着。


四爷不能太过打眼,就像是单纯的缓和气氛而已。


而康熙是个严父,最讨厌底下的儿子们胆小。


四爷的话,听着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挂念,还带着些许不安。


就像是康熙不在京,而产生的不安,但又不会叫人觉得胆小。


这一刻,就是不知道龙椅上的康熙,是不是一样觉得四爷的话顺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