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谢家的短命鬼长命百岁了 > 第七百六十七章重查

第七百六十七章重查

作者:晏三合谢知非 返回目录

早朝。


乾清宫。


内侍一扫拂尘,尖声喊道:“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一身武将打扮的步六突然出列,径直走到最前面,一撩衣袍,双膝下跪。


“陛下,臣有本奏。”


“呈上来。”


内侍接过奏章,捧到新帝跟前,新帝低头一看,臃肿的身子狠狠晃了一下。


半晌,他指指奏章,“拿去给太子看看。”


赵亦时接过来,目光扫过几行字,忽的一抬眼,厉声道:“步将军,子不语怪力乱神,你好大的胆!”


“殿下,不是臣大胆,是……”


步六烦躁的挠挠头,哪怕事先已经打了几百遍的腹稿,他还是有点说不出口。


“……那匹马是郑玉老将军的坐骑,当年老将军救过臣的命,所以这些年来臣一直养着他的马。


昨儿老马咽气没一会,整个步家军的战马就趴下了。


臣请了好几个兽医官,还有外头的郎中,连太医院的裴太医都请来了,就是找不出原因。


臣听说,昨儿午后郑家的围墙莫名其妙地塌了,所以,所以才……”


“陛下——”


太仆寺卿李建像阵狂风一样冲出去,扑通跪倒在步六的边上,哭丧着脸道:


“今早寅时一刻,太仆寺两万匹战马,也都莫名其妙趴下了,也查不出原因。”


话落,整个乾清宫不仅一片死寂,连空气都似乎凝住了。


郑家围墙突然坍塌的事,一夜之间传遍四九城,好好的墙别说一下子全塌,就是塌一个角,都不太容易。


太蹊跷了。


当天夜里,一些胆小的官员们,都在枕头边放了一本金刚经。


好嘛,墙塌的事情还没个说法,这会又来个战马统统趴下,还趴在郑老将军的坐骑死后。


这,这,这……


好些个文臣的腿,已经开始抖了。


偏这时,步六扭过头问李建:“你们那边的马,是不是一副伤心的神态?”


李建点头如捣蒜,“对、对、对,瞧着很伤心。”


步六:“样子恹恹的?”


李建:“对、对、对。”


步六:“也吃草,也喝水,就是不肯爬起来,用鞭子抽都不行。”


李建:“对,对,抽狠了,它就呜呜哭,怪可怜的。”


这两人每说一句,文武百官的心,就往下沉一分。


先帝生前,本来打算御驾亲征,为此还不惜让皇太孙提前办了大婚。


这场仗,兵部从去年十月份就开始准备,一过完年,粮草就已经陆续运往北地,虽然先帝不在了,但与鞑靼这一仗势在必行。


万事俱备,战马蔫了,这是怎么说的?


这还是其次。


还有更要命的。


华国有三处太仆寺,一处在四九城,一处在西边甘肃,一处在北地,这三处养着整个华国军队的战马。


如今四九城的马出事了,那么金陵和北地呢?


一旦甘肃和北地的马也出事,那事情就严重了。


华国有四敌,东有东夷,南有南蛮,西边有西戎,北边是鞑靼,四敌中,只要有一敌趁机入侵……


文武百官哪敢再往下想,纷纷抬眼看着龙椅上的新帝。


新帝的额头一层密密的汗水,目光落在赵亦时的身上,“太子对此事,有何看法?”


赵亦时深吸一口气,袖中的双手紧紧扣在一起。


“首先,请陛下派人去另外两处太仆寺探一探情况;其次,需得确认马的萎靡,是不是当真与郑家有关。”


文武百官纷纷点头应和,这话说得中肯实用,当务之急就是这两桩大事。


新帝目光一偏,朝兵部尚书看过去。


老尚书忙上前一步:“老臣这就派人快马加鞭……”


“陛下、陛下……”


老尚书的话,被司礼监的传话太监打断。


那太监冲到最前面,跪地匆忙道:“陛下,三大营来报,他们的战马出了问题,一夜之间都爬不起来了。”


新帝厉声道:“是何原因?”


“回陛下,找不出原因。”


整个乾清宫,再次一片死寂。


三大营是整个华国最重要的军事力量,凡有大敌来袭,或者出兵征讨时,通常都会调动这三个营。


步六的步家军,就隶属其中的三千营。


三大营的马都出问题,这就等于华国的天,一瞬间都塌下来!


一夜之间,京营和太仆寺的马都出了问题,难道说,这一切当真与那匹老马有关?


难道说,郑家的血案当真有问题?


这时,兵部老尚书扑通一声跪下,哀嚎道:“陛下啊,此事关于国运,关于江山,您快点拿个主意吧,马虎不得,慢不得啊!”


国运江山四个字一出,所有人的心都咯噔一下。


新帝再沉不住气,厉声道:“太子,你看下一步,该如何?”


赵亦时安静地回看着新帝,慢慢垂下眸子,朗声道:


“回陛下,诸多奇怪的事情追根溯源,都在郑家。臣以为当重新彻查郑家的案子。”


新帝淡淡道:“太子真有魄力,这案子可是先帝在时定的案。”


“臣从小在先帝身边长大,先帝对臣来说,不仅仅是君王,是长辈,更是心目中的盖世英雄。”


赵亦时昂首道:“他从小就教导我,在家国天下面前,什么东西都可以放下。


“好一个家国天下!”


新帝大掌一拍,“此事就交于太子,与三司一道重查郑家案子。”


赵亦时:“臣领旨。”


新帝:“老尚书?”


兵部老尚书:“臣在!”


新帝:“西边、北边的两处太仆寺,速派人去查探。”


“是!”


新帝目光缓缓一扫:“诸位大臣,战马一事关于国运,还请诸位谨言慎行。”


文武百官:“臣等遵旨。”


新帝:“内阁大臣,兵部以及钦天监,随朕去御书房商量大事。”


内侍忙拂尘一扫,尖着嗓子高喊:“退朝——”


赵亦时第一时间走出乾清宫,走下台阶,三司的人想去追他,发现根本追不上太子的脚步。


哎啊,怎么走这么快,郑家的案子怎么查,还没商量呢!


赵亦时走过金水桥,目光冷冷一抬,等在桥那边的沈冲赶紧跑过来。


“殿下?”


“告诉三爷,今天晚上带晏姑娘来船舫见我!”


晏姑娘?


沈冲心里微微一惊,“是!”